江西省新余市雨水区罗坊镇村民向媒体透露,2020年10月29日至12月31日,12岁的儿子浩浩(化名)用附父母银行卡的手机,在多个平台上消费了6万余元。其中,他在拼多多上花了4万多元。
3月10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浩浩的哥哥小富(大学生)处了解到,在接到4起投诉举报后,多家平台开始帮助办理退款,而拼多多在核实后将退款80%的消费金额,“可以挽回大部分损失,我们对结果非常满意。”小傅里叶表示。
每天父亲去新余市的建筑工地工作时,他都会送浩浩去学校,下午下班时再来接他。为了方便联系,父亲在2020年给浩浩买了一个手机手表和一张电话卡。
令人意外的是,浩浩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手机卡注册了一个微信账号,并偷偷将家里的四张银行卡绑定到这个微信账号上,然后在拼多多上购买实体商品和虚拟网络游戏产品。短信验证码和银行卡相关的付款通知,浩浩第一时间在手机上删除了。
在这段时间里,这个家庭正在进行装修。当他的父亲用微信付款时,他发现四张银行卡上有6万多元,都不见了。浩浩后来承认,他曾在网上购买游戏产品,并在多个游戏平台上充值。
“他先在网上买了一部新手机,当家人问起时,他说是从同学那里借的。”小富说,浩浩在多家手机游戏平台消费,购买了游戏账号等虚拟商品,家人知道后,由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小富处理此事,向手机游戏平台和拼多多平台要求退款。手机游戏平台的退款都很顺利,并且都表示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未成年人消费的钱是可以退款的。据了解,浩浩在拼多多平台上花费了4.5万元。据平台表示,在与游戏商家沟通后,虚拟商品在购买后不能退款。无奈之下,我们再次联系了游戏商,但未能退货。”小富说,在与家人商量后,他承担了20%的责任,并希望退还80%。
3月10日,拼多多工作人员向北京今日头条记者回应称,他们已经协调商家退还了当事人家属80%的金额。
北京华志涛律师事务所董晶晶律师认为:如果游戏账号实名认证确认为浩浩购买,法定代理人未批准的情况下,买卖合同从一开始就无效。
首先,浩浩购买的游戏账号要符合《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规定,要求玩家进行实名认证,并设置防沉迷系统规则。第七十四条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成瘾的产品和服务。”拼多多平台商家在销售上述实名认证的游戏账号时,有义务对买家的年龄进行审核。仅仅问你是不是未成年人是不够的。
其次,浩浩在实名认证购买游戏账号时,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当时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条》第十九条的规定,其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利益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但是,4万多元的购买行为显然不适合浩浩当时的年龄和智力,应该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表或由他的法定代理人批准。
根据当时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47条,浩浩的父亲可以在一个月内批准。未表示或者明确拒绝的,视为拒绝批准,买卖合同自始无效。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赔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责任。
郝的父亲可以通过向消费者协会、专业消费者服务平台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提起诉讼来解决纠纷,并提起民事诉讼。
最后,董律师建议,近年来,许多城市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合作,对非法销售网络游戏账号的行为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更好地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